文章
  • 文章
搜索

新闻动态

详细内容

“一碗汤”的距离,让老人与子女互相照应又和谐相处

2021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中提到: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承担照料责任。现实中,由于子女与父母之间在饮食、起居、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往往导致亲子间无法长时间同住。老人和子女究竟是住在一起好还是住得近好?如何才能在晚年既享受到亲情和子女的照应,又与子女保持和谐的关系?近日,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部分老年朋友,并请相关专家为老人们支招。

 

现象〉〉

老人和子女太近太远都喊“累”

家住四川省成都市建设路的蒋阿姨的子女在上海,一年见面的次数不多。蒋阿姨身体健康时还可以成都、上海两头跑,但如今年龄大了,需要照顾,也跑不动了,只有独守空房,天天盼着过年时子女来看自己。蒋阿姨认为,她的子女把距离拉得太远了。

成都市民王大伯的儿女已成家,他和老伴刚退休时,是到儿子家和女儿家轮流住,也方便照料孙辈。一开始住得还挺好,儿女都挺孝顺。但时间一长,问题就频频出现了,不是因为王大伯和儿女在教育孙辈时出现分歧,就是两人各种操心操劳后换来的却是孩子们的不理解,认为两位老人太唠叨。夫妻俩和孩子的代沟似乎越来越深。

今年大年初三,王大伯早早做好了饭,便打开客厅里的电视。他耳朵有点不好,声音调得大了一点,结果儿子从卧室跑出来指责他影响了自己睡觉。老头不乐意了,拉着老伴就说“走走走回家”,老伴和儿媳劝了好久才没走。但春节一过完,王大伯和老伴还是回到自己的家,也没再去女儿家住了。

与王大伯夫妻百般努力也无法与子女轻松愉快同住相比,家住成都市成华区府青路的仇先生也表示“同住太累”。年逾四十的仇先生一直跟父母住在一起,他坦言,自己并不觉得幸福。当初,仇先生的父母为了要在儿子婚后依然住一起生活,出钱给刚结婚的仇先生小两口买了套大三室一厅,连未出生的孙子的房间都考虑到了。但很快,母亲就和妻子经常吵得不可开交。妻子最终受不了,想让仇先生的父母搬离。仇先生性格温和,无法调解父母与小家庭的矛盾,但他的父母却坚持与儿子一家住在一起。5个人在一起生活几年后,妻子还是在孩子3岁多的时候提出离婚。如今仇先生离异已10余年,始终和父母住在一起。“我的悲剧就是父母坚持要住在一起,没有给我的小家留出喘息空间,太累了。”

对此,仇先生的母亲非常委屈。她表示,老两口都是北方人,传统观念就是“跟着儿子”。儿子选择在成都就业、成家,他们也支持,“我们照顾他的家、照顾孙子,他俩就可以好好工作,没有后顾之忧。能做的都做了,还要我们怎么样?”对于儿子的离婚,仇先生的父母始终觉得是因为儿子的性格太懦弱。

记者采访了解到,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共同居住和分居两地的都较多。共同居住的好处,一方面子女可以方便照看到父母,另一方面,老人也能替年轻人分担养孩子的压力和一些家庭琐事。但很多例子表明,新老两个家庭能和谐同住、亲密相处,除了需要合适的住房和配套设施,两代人之间的生活习惯差异、观念不同也是不小的障碍,比如,婆媳关系、隔代教育等就非常考验大家的智慧和耐心。


案例〉〉

与父母兄妹比邻而居一大家人的幸福生活

59岁的王定芳家住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公平长安路社区,其女儿女婿都在美国,用她的话来说,有点够不着女儿的“这碗汤”。但她笑称自己幸福感满满。因为父亲、兄弟姊妹及其他小辈都住在温江,每周都会开家庭聚会。据介绍,王爸爸今年88岁、王妈妈84岁,王定芳有兄弟姊妹4人,哥哥今年61岁,最小的孙子都快读小学了。她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都住在温江,相互之间隔得很近。

“我哥哥嫂子和爸妈住得最近。我们家是自建房,1992年左右修了两套房子,修的时候就考虑了(就近照顾)父母的(问题)。现在,哥哥一家住右边,父母住左边那套。平时有个什么事,爸妈只需喊一声就行。”她说,现在只有弟弟还在成都上班,但几年前,弟弟也在温江买了房子,就是为了和大家住得近。每周周末,王定芳和父母、哥哥妹妹及各自的子女、孙子一大家子人都会聚在一起,在家里架起大柴锅,由当厨师的妹夫负责炒菜烧菜,其他家人负责买菜做饭、带娃、陪老人。每次聚会都是满满当当两桌人,陪着父母吃完、收拾完,一家人再打打麻将,其乐融融。有时候,4家人会一起开车到成都周边古镇逛逛、打打牌。王定芳说,如今父母年龄大了,大家连饭也不让父母做了,白天她和妹妹、嫂子会去父母家做饭、打扫卫生,吃完饭收拾了又各回各家。“我很喜欢现在的生活,真的是从家里煲好一碗汤,送到父母家,这碗汤还冒着热气!”王定芳的语气平淡中透着幸福。

 

支招〉〉

维持晚年亲子关系,掌握好“一碗汤”的距离

子女从自己家中给老人住处送去一碗汤,汤送到老人手中还不会变凉,亲子间居住得相对独立,又不失亲密——这便是人们常说的“一碗汤”的距离。

成都婚恋辅导师李宝菊认为,一碗汤的距离不仅仅指住得远近,也指的是心理上的距离。无论相隔远近,最重要的是要心中有爱。

李宝菊指出,许多老人在子女成年或成家以后,没有给予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们享受属于自己的人生。“两代人住在一起,双方缺点很容易被一些不开心的琐事激发出来,以至于每个人都拿出缺点来相互折磨。如果不住在一起,缺点就不会被放大,时间长了,双方甚至会忘记这些缺点,反而想念对方,这有利于家庭关系的和谐。”但李宝菊也提醒,有时候老人生怕打搅孩子工作和生活,很少跟孩子联系,殊不知长期这样,亲子也很容易变成陌生人。“老人也要学会紧跟潮流,关心时事和年轻人的生活,了解年轻人喜欢的事物和话题,和子女制造、交流共同话题,能让家庭温度上升。”

李宝菊表示,维持晚年的亲子关系,“一碗汤”的距离足矣。平时,生活上和子女保持“一碗汤”的距离,可以经常去看望他们。但心理上也要保持一碗汤的距离,不要过多干涉、叨唠对方的生活,这样就不会让这碗“汤”太“热”而烫到他们,也不会因太“冷”而凉了子女的心意。

晚霞报记者 伍亚玲 图片由陈科 王定芳提供)


晚霞报社

养生养心,从容生活

晚霞报社系四川省民政厅直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先后荣获四川省老龄工作和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敬老文明号”和全国“敬老文明号”等荣誉,是全国老年报业经营管理优秀单位。

联系方式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00)

联系热线:028-86240569

投稿邮箱:wanxiabao@qq.com

报社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同心路1号

社交分享

Copyright @ 2022 . All Rights Reserved wanxiabao.cn Designed By Bansir

晚霞报社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668号-1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