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新闻动态

详细内容

17岁入行,从事竹编30余年 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国际奖项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藏于民间的根基文化,是散落民间的珍宝。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四川拥有着众多的非遗宝藏:皮影戏、剪纸、糖画、竹编、藤编、蜀绣、绿茶制作、川菜烹饪……
正是无数非遗传承人的坚守,才让更多的非遗文化流传至今。对他们来说,手艺不仅仅是养家糊口的技艺,不仅仅是光环耀眼的荣誉,更多是沉甸甸的责任。即日起,本报特推出系列报道——《走近非遗传承人》,展现他们的精湛技艺、别样人生。
[人物名片] 万学,53岁,从事竹编30余年,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南充市高坪竹编非遗传承人、四川省“三八红旗手”、四川省人大代表、南充市首批20名“首席技师”之一。现为高坪区斑竹竹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斑竹乡小康竹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南充市竹编协会会长。她的竹编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国际奖项,并成功申报了相关专利。
“我们最近才新开了一个抖音账号,相信未来会进一步带动竹编产品的销售。”近日,万学在采访中告诉记者,现在她和她的团队几乎每天都要在抖音直播两小时,讲解竹编产品的亮点、工艺制作过程和原材料利用等,吸引更多人关注竹编技艺。
传承技艺创新竹编工具万学出生于有着“竹编艺术之乡”之称的眉山市青神县,受擅长竹编的父亲影响,17岁时,她进入一家竹编厂上班,通过刻苦学习,从一名竹编学徒成长为竹编高手。2009年,她了解到原南充市高坪区斑竹乡(现为高坪区长乐镇)正大力扶持竹编产业后,便毅然前往,创办了南充市高坪区斑竹竹艺有限责任公司。创业之初,为开拓销路,万学一年至少参加十多次展会、展览,几乎跑遍了中国的所有省份,甚至还去了意大利、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在全面开拓市场的同时,万学不断改进竹编产品、创新竹编工具。钩针是竹编工艺流程中的辅助工具之一,在制作字画等精致工艺品时需要使用。“以前制作竹编画,从左向右编起来很顺手,但是从右向左编就感觉到别扭”,万学发现了这个问题后,就在钩针上凿了一个孔,使竹编工人从右朝左编时也十分顺畅,编织效率大大提升。竹艺扶贫带动村民就业目前,万学的竹艺公司约有100名员工,其中大部分是当地及附近乡镇的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她还采取了“公司 农户”的生产模式,周边农户可以把原材料带回家编织成半成品,再到公司统一组装,这样就可以“边看电视边把钱挣了”。万学及其团队培训了1000多名竹编艺人,聋哑妹杨君军是其中之一。万学不懂手语,杨君军没上过学,彼此基本靠眼神和肢体语言交流。为了让杨君军牢记并掌握工序,万学经常一个动作重复数十次,像教小朋友一样手把手教她。在万学的悉心指导下,杨君军逐渐成长为一名竹编艺人,每个月都有了固定的收入。作为高坪竹编非遗传习馆馆长,接下来,万学打算继续发挥当地丰富的竹资源优势,打造一个竹编研学基地,更好地保护、传承高坪竹编,用非遗技艺助残,帮助当地村民致富增收。

晚霞报社

养生养心,从容生活

晚霞报社系四川省民政厅直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先后荣获四川省老龄工作和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敬老文明号”和全国“敬老文明号”等荣誉,是全国老年报业经营管理优秀单位。

联系方式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00)

联系热线:028-86240569

投稿邮箱:wanxiabao@qq.com

报社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同心路1号

社交分享

Copyright @ 2022 . All Rights Reserved wanxiabao.cn Designed By Bansir

晚霞报社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668号-1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