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新闻动态

详细内容

生态学家印开蒲:用脚步丈量山山水水,用影像记录生态变迁

425日,2023年四川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大会在成都召开。大会现场,身材清瘦、头发斑白的印开蒲站在一众青壮年“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格外引人注目。

印开蒲,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知名生态学家。六十多年来,他一直从事中国西部地区植物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致力于中国西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倡导有节制地利用自然资源。今年32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召开的国际森林日四川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座谈会上,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为印开蒲颁发了奖牌和证书,表彰他为中国西部生态保护工作做出的突出贡献。

“用脚步丈量了四川的山山水水,用专业精神彰显了科研工作者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执着和坚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担当,成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杰出典范。”这段生动的评价,正是印开蒲“专心致志,以事其业”的真实写照。如今,80岁高龄的他仍在专业领域勤耕不辍。

印开蒲“五一劳动奖章”会场留影.jpg


立下宏愿,踏上“追寻”之路

五月上旬,记者在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院对印开蒲进行了专访。在实验楼五楼的一间办公室里,印老正在整理物品,采集标本用的木框、开山劈路用的镰刀、书柜中的一本本书籍……这里的一件一物,都无声地记录着他工作的点滴。

1960年,我到中国科学院四川分院农业生物研究所担任科研辅助员,先后参加了‘四川轮藻调查’‘四川植被调查’等多个课题的植物标本采集和植被图的绘制。上世纪70年代,我提出保护九寨沟;80年代,我提出保护稻城亚丁,并为其命名;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我提出保护大熊栖息地…… ”60余年的工作经历,在印开蒲的讲述中徐徐展开。

1997年,在接待来四川访问的英国皇家园艺协会的会员时,印开蒲看到了英国著名博物学家威尔逊在中国西部拍摄的老照片。一百年前,威尔逊先后五次深入我国西部收集植物,并留下了大量照片。让印开蒲十分激动的是,这些照片上的大多数地方他都曾去过。当即,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要去这些老照片的拍摄地点,重新拍摄照片,通过新旧照片的对比,来研究中国西部环境的变化。”

虽然立下了宏愿,但横亘在印开蒲面前的,是资料不足、缺乏经费等重重困难。印开蒲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缺乏资料,他就向国内外朋友求助,多方寻找、收集;没有经费,他就将自己转让科研成果的收入,作为启动资金。

为了确保在野外工作时有充沛的体力,花甲之年的印开蒲还坚持每天锻炼。“我每天提前30分钟上班,推迟30分钟下班,在研究所爬楼梯锻炼。研究所的科研大楼有六层,我每天都要上下20次。”印开蒲自豪地说,这些锻炼让他的体力耐力都有了较好的提升,等野外考察、翻山越岭时,体能竟不输于当地带路的年轻人。

历经艰险,完成创举

经过7年的悉心筹备,印开蒲终于踏上了“追寻”之路。威尔逊所走的茶马古道,百年前是进入川西地区的“高速公路”,如今却野草遍布、荒芜人烟,很多地方甚至都不通公路。印开蒲只能坐车到公路边,然后和当地向导一起徒步,甚至翻山越岭,去寻找当年的照片拍摄点。

路途中,不论多么劳累、时间多晚,印开蒲都坚持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路线、拍照的经纬位置等科考信息,以及一路的科考成果和见闻,最终汇总成近20万字的文字资料,为后来的科学考察者提供了详实而有价值的参考。

野外考察总是伴随着许多艰难险阻。“冰雪、暴风雨、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我都遇见过,蚊虫叮咬更是家常便饭。” 印开蒲给记者讲述了一段让他记忆深刻的经历。

在寻找一处藏寨的路上,他将配有骑鞍的马匹让给了同行的记者,自己则骑上了背着驮鞍的马。和舒适度高的骑鞍不同,用来驮货物的驮鞍粗糙简陋,只有上下两根木棒拼成,骑了不到半天,就把他的臀部和大腿内侧磨得鲜血长流。医生告知他,需要静休一段时间,才能把伤口养好。但他不愿意耽误大家的时间,于是咬咬牙,坚持带伤走完了接下来的行程。

“当时,每次坐车时,伤口都会再次崩开。每天晚上都要用热水冲伤口,才能把和伤口粘在一起的纱布和衣服撕下来。”印开蒲说,回家后,他休养了整整一周。

就这样,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印开蒲一步一个脚印,重走当年威尔逊走过的路线,用了整整6年时间,拍摄了250组对比照片。这些照片真实形象地展示了中国西部地区百年来生态环境及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有着非凡的生态、社会和历史价值。2010年,由印开蒲主持撰写的《百年追寻——见证中国西部环境变迁》一书正式出版,引起了国内外生态学界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

印开蒲向记者展示重走威尔逊之路时的路线.jpg


再次出发,带动更多人

印开蒲的脚步并没有就此停下,他想让更多人关注中国西部的生态环境变化。于是,2018年,他再次踏上“威尔逊之路”。这一次,他的身边多了许多同路人。“很多我在前一次遇到的当地人,都自发地帮我拍摄,还有一些摄影爱好者也加入进来。他们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总共有上百人。”

更让印开蒲欣慰的是,这份事业有了后继之人。“我们研究所的生态学博士朱单答应我,以后每隔10年,就组织一次这样的拍摄活动。”印开蒲开心地说道,“就这样10年、20年、30年地搞下去,我相信这会成为记录中国西部自然、人文的一部‘史诗’”。

耄耋之年,“工作养老”

如今,重走“威尔逊之路”已经暂告一段落,但印开蒲的工作仍没有结束。国际森林日四川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座谈会后,印开蒲收到了许多讲座邀请。“我这几天已经在不同地方讲了四五场了,最近一周正在准备甘孜州政府中心学习组的生态文明主题讲座”。

谈到自己年过八旬仍然坚持工作的原因,印开蒲表示,“我主张在身体条件许可情况下,继续为单位和国家做一些工作,比如指导一下研究所的年轻人,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提出合理化建议”。印开蒲笑言,他把这称为“工作养老”,“不把工作当作一项任务,而是当成一种爱好。”

 晚霞报记者 王楠 伍亚玲


晚霞报社

养生养心,从容生活

晚霞报社系四川省民政厅直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先后荣获四川省老龄工作和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敬老文明号”和全国“敬老文明号”等荣誉,是全国老年报业经营管理优秀单位。

联系方式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00)

联系热线:028-86240569

投稿邮箱:wanxiabao@qq.com

报社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同心路1号

社交分享

Copyright @ 2022 . All Rights Reserved wanxiabao.cn Designed By Bansir

晚霞报社 版权所有       蜀ICP备12031668号-1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