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汀老订正《红石滩》长篇小说《红石滩》是著名作家沙汀的优秀文学作品之一。我无缘见到沙老本人,但与沙老的长篇小说《红石滩》却有一段抹不掉的记忆。 1989年秋,在绵阳市文联的指导下,绵阳市作家协会编辑出版了《绵阳市庆祝建国40周年文学作品选》,头条作品是沙老的长篇小说《红石滩》。沙老曾任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文联、省作协名誉主席。沙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交给地方选编,绵阳文学界、文学人,被沙老对家乡的诚挚情怀深深感动。我其时在绵阳市文联工作,亲眼见到沙老修订《红石滩》的手稿。 在《绵阳市庆祝建国40周年文学作品选》即将开印时,沙老却要回了《红石滩》纸稿。原来,沙老要自己再校对一次。不是绵阳市作家协会的同志校对不力,校对《作品选》的作协副主席王衍明对工作十分负责,每一篇作品都仔细校对,对沙老的《红石滩》更是不敢马虎。时任绵阳市文联主席张承恩对此事十分牵念,叮嘱:“不要搞错了!” 沙老当时已85岁高龄,长年累月伏案工作,眼睛看什么都模糊一片。沙老其实是要修订《红石滩》。据他的家人说,沙老是戴着眼镜,拿着放大镜,在不是很亮的灯光下修订完《红石滩》的。我有幸看了他寄回来的修订稿。稿子上,沙老写的字很小,字体有些歪歪斜斜,修改的有标点符号,也有段落和句子。王衍明拿着沙老的修订稿,说:“沙老对他的作品修订了154处,一个当代文学大师,对自己的作品改了又改,这是怎样的人品、文品啊!”我默默记住了“154处”,觉得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 《红石滩》多层面再现了现代中国革命史。小说通过主人公在解放前后的不同遭遇,阐释了农民、共产党、中华民族的命运。小说延续左翼文学革命叙事,但又突破狭隘的阶级视野,表现作家努力跟随时代步伐的文学实践。 通过沙老的“154处”修订这件事,我的体会是:写作,要脚踏实地,要扎根人民,要忠于生活,捕捉最基础的创作源泉;写作技巧千千万万,但朴实和朴素,以及对生活和人民的忠诚,是不可丢失的最高技巧,甚至可以说是唯一技巧。 沙老离开我们31周年了,向这位老前辈致敬是必须的。我们要紧握手中的笔,脚踏实地走好为人、为文之路。 蒋晓东 |